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6-26 10:55: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 刺史
B.太尉 军机处
C.丞相 参知政事
D.郡县 行省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判断题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2分)原因何在?(3分)?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