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6 10:55: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 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 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判断题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B.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C.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D.2002年欧元作为欧元区单一货币正式启用



3、判断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开了好头
B.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C.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问题、也可为他国统一提供借鉴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图一?图二
材料三 :

资本主义格局示意图?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1向图2发展趋势转变的要因素有哪些?(6分)



5、判断题  中共中央在建国后某年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0天后的《人民日报》也发表题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这说明中共中央认识到
A.小农经济自私保守不利农业发展
B.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
C.政社合一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统分结合才能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