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6 10:54: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C.三大改造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工业化建设,故B项正确;AC两项与工业化无关,排除;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小平同志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即经济建设改革、政治建设改革、文化建设改革和社会建设改革。……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民主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
一一周瑞金《思想解放永无穷期>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邓小平同志主导和推动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深远历史意义?(10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出的“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5分)


参考答案: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路线,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5分)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的历史新阶段(5分)
(2)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变革,关注公平公正,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5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的制定和转移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1992年南巡讲话解决了人们陈旧思想观念中的“社”“资”问题,进一步清除改革的思想阻力,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在材料中“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即……”,就包含有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东瀛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
B.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
C.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
D.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主张不属于老子的是
A.“忠恕之道”
B.“天法道,道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守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思想;“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守静”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这个题目属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1)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2)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本题解析:材料一、二主要是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对儒学的阐述,反映了儒学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材料三是“异端”思想家李贽对孔子地位的质疑。联系中国社会各个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就能分析儒学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