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32:23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帝道、王道的理想境界,秦孝公等不及,因而必须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见效快的办法,像魔术师一样,变出一个生龙活虎的秦国。抓农业,等于让国家经济有了保障;抓军事,这是那个崇尚丛林法则的年代里,最硬的硬道理。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二?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赞成其事。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不听,不允许)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分)该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2分)
参考答案:
(1)抓住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得到他的全力支持。简单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分)
顺应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2)禁用鲜卑语,改说汉语。(2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2分)
智慧:兼具政策的强制性(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2分)
本题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指出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和对变法的支持,后半部分强调改革措施行之有效。一般来说,历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
(2)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改革措施由材料二很容易判断。禁用鲜卑语,改说汉语,意义在于加速北方民族融合,为以后统一做贡献。“诏断北语,一从正音”显示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和原则性,对不同年龄官员的区分对待显示出策略的灵活性。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①整顿教会,扩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④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表现,可排除含有此项的A、B、C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C.都壮大了本国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分别发生于春秋和战国时期,时代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变法的性质和根本作用的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
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官制
D.推崇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孝文帝改革中途推行学习汉族文化并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所以D项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