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俄国农奴制改革》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6 09:27: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施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8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4分)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4分)
(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影响:农民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分)农奴解放时遭到沉重的掠夺,解放后的农民未能摆脱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2分)
(2)经济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保留了农奴制残余;(2分)
上层建筑:进行了部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但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2分)
(3)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1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军事性,使之成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机构由选举产生, 无财产限制
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
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3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4)材料四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1分)


参考答案:(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1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和“社会转型”两个概念)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
(4)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土地政策上的相同点是
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制度
B.把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C.消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D.土地经营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二者都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制度,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1861 年农奴制改革,农民通过购买得到小块份地;而日本确立了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排除A、B、C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斯托雷平改革最终是以失败告终;B项说法错误,其改革只是使一部分农民生活哦水平改善;C项说法正确,斯托雷平的土地私有化方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斯托雷平的改革只是在罗曼诺夫王朝行将朽木之际的改革,不能挽救沙皇的统治危机。
点评:斯托雷平领导实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6年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以建立独立田庄(在村社某一地段内获得一块份地)和独家农场(完全脱离村社的土地),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11年法令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凡进行土地规划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动变为私产;推行向西伯利亚等边疆的移民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