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5:14:32
1、判断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 | |
? | ![]() |
? | |
? | ![]() |
2、判断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3、判断题 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
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
4、判断题 2008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最早开始于(?)
A.鸦片战争以后
B.《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C.《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D.中国加入WTO以后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尽管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战后英国对华贸易并未像英国人预期的那样迅猛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贫困,购买力低下
B.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
C.中国开放的商埠太少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