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时间:2019-06-21 04:11: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自古以来的说法是民告官,打不赢,新中国成立后为民告官提供的法律保障是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9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1982年新宪法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可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原则,为民告官提供了法律基础,所以D正确,ABC没有涉及这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千年来中国妇女缠足比率趋势
A.宋代开始出现妇女缠足现象
B.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
C.明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
D.民国成立后妇女缠足现象彻底消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北宋之前中国妇女缠足的现象已经出现,排除A项;宋明理学歧视妇女,压抑人性,宋代之后妇女缠足的比率不断上升,B项正确;清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至2000年这一现象彻底消失,故C、D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坚持独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的是
A.戴高乐
B.马歇尔
C.丘吉尔
D.舒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的主张。这能说明:欧洲实力增强,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欧洲抵制美国的控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能力。材料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可知与西藏有关,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铁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作用。(6分)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枝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特色:学习内容全面,包含古今中外;宣传维新思想;侧重为国家培育栋梁。(任意两点得2分)
作用:培养维新人才;提升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4分)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1分)
目的: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分)
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1分)
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