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时间:2019-06-21 04:11: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中,上海“一月革命”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有
①大串联扩展到全国各地②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③各地的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④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有利于中国新的阶级力量发展的是:
①洋务运动的发展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外国在华企业的建立④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济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责商;欲民用不困,责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明代·张居正
材料二?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变,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这一言论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概述“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观点的依据。(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前夜’”在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现。(4分)
(4)以材料三中提出的近代化视角,归纳我国在20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期间取得的近代化成就。(4分)



4、判断题  新中国建国之初,为加强财经管理,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重点解决
A.对民族资本赎买问题
B.工商业的合理调整问题
C.机关企业干部贪污和浪费问题
D.中央财政收支脱节问题



5、判断题  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