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6-21 04:11: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看出这是体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故选B。A项是我果断额军事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C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D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此段文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在世界舞台呈现的第一个“中国时刻”是在?(  )
A.日内瓦会议上
B.亚非会议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开罗会议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据此,最符合的是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王守仁是宋明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核心“理”,A项中的李贽与C项中的王夫之是明清时代批判儒学的代表人物,所以排除A项。张载的思想反映的是儒学的“仁”学说,与王阳明的理学实质是不相同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材料一是爱人并推已及人;材料二是以德治民;材料三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共同之处: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2)评述:上述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弘扬;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本题解析:(1):材料一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别让其他人去做”,“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些都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材料二指的是孔子的另外一个思想核心“礼”的体现,为政以德。材料三体现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共同之处: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符合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2)儒家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只是由于当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所以没有得到实现。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