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1 04:10: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目的是
A.攫取中国的资财
B.向沦陷区输出资本
C.控制沦陷区工矿企业
D.建立东亚新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认识和理解能力。C、D与题目不符容易排除。B项迷惑性较强,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理解资本输出这一概念。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国家是别国经济侵略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输出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贷款,采矿等。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滥发纸币,强制人民使用,所以不是输出资本,而是直接攫取中国的资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性质的说法准确的是
A.封建军事独裁政权
B.封建买办的独裁政权
C.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专制政权
D.是帝国主义扶植的傀儡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回答这道题要从北洋军阀的自身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两方面考虑。A项突出的是其军事力量的特点。B项强调了封建性和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全面的。C项无论从阶级属性还是从社会性质来分析,都不太符合题意。D项只指出了其为帝国主义代理人世的一面,也不是全面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是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材料三?广岛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
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请回答
①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②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参考答案:①观点:战略轰炸;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多种因素的综合;日本经济上的弱点;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
②日本战败是世界多股反法西斯力量综合的结果,是决定性因素。美、苏、中的力量或步骤都只是综合力量的因素之一。美国力量决定论忽视了中、苏力量的重要作用,苏军力量决定论同样忽视了中、美力量的重要作用,都是不全面的。至于美国投放原子弹决定论则是更为荒谬,投放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美国人员的伤亡,其结果是使许多日本平民成为原子弹的无辜受害者,是不人道的。


本题解析:本题为综合评价类,主要考查对史料的概括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第一问按论述层次进行提炼。第二问必须先有一个综合概括,然后逐条分析其不足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不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看电影
B.剪辫子
C.婚姻自主
D.长拜作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了解。根据所学,清末民初,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民国时期,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电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有长拜作揖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平均每年注册工厂数

年份
1903—1908
1913—1915
1916—1919
每年平均新注册的
工厂数
21.2家
41.3家
37家
材料二?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买南阳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停炉者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状况: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1分)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任答其中4点即可得3分)
(2)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2分)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2分)
(3)认识: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曲折艰难。(3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如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二中“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兼并民族资本”的信息概括出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教材知识点,和材料信息来作答即可,如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
(3)可从材料二中民主资本发展的现状可总结出其发展是曲折的,还可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规律总结来谈认识,如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