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1 03:1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一种新的服装款式开始在中国出现并流行起来,这种服装款式应该是:
A.中山装
B.长袍
C.西装
D.旗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所给的时间“辛亥革命后”且是一种新款式,因为中山装为孙中山所设计的一种款式,所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流行,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近代人们穿着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有教养的象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不是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发展有何不同。(11分)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进程不同:欧洲: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2分)中国: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2分)内容不同: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2分)中国: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2分)强调公民为国家服务,弱化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2分)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1分)
(2)原因: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2分)进化论思想影响。(2分)


本题解析:
(1)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可归纳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在民主进程上:欧洲是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而中国则是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依据“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可归纳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在民主内容上: 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而中国则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强调公民为国家服务,弱化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
(2)依据“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可概括归纳出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是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以及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历史现象的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近代西欧的发展历史可知,“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所说的就是,工业革命之前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欧产生了重商主义、文艺复兴等等。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确立和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D.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是在战后才出现的。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考向预测,(1)高考可能会继续突出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的命题考查;选择题为主,但不排除出现非选择题的可能性。(2)从命题角度看,有可能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入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言论、著述、活动及历史人物评价的言论,重点考查对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认识;同时注重考查西方人文精神与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始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所提到的时间“上世纪50年代”和“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两个信息可以知道该情报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一致,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