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1 03:1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为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中国商人出面,于1881年建成了从唐山的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1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四: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六卷
请回答:
(1)为什么中国商人要修建这条铁路?(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主要战略意图,他未能将方案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3分)
(4)2006年,孙中山当年的高原铁路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你知道这一步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①铁路便于运输,利于生意。受工业革命影响,接受西方新事物。(2分)
②控制中国的铁路权就能够控制清政府,拓展在中国的势力范围。(3分)
③维护国家主权,开发利用西部资源,民主革命未完成,国家未独立,也缺乏实际的资金和人力。(3分)
④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有利于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是(?)
A.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属于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主要适用于农村基层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D符合题意。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由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中国各民族之间人口数量相差很大,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采取的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的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
A.“建立了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
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改变”的时间是在“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结 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A项是指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项抗美援朝的胜利是1953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国家的统一大业到今天仍没有完成;C项是1971年重返联合国;D项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孟子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A.施仁政于民
B.人民比国君更重要
C.提出“三纲五常”
D.主张人性本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主张,其中有民政,民贵君轻,性本善,提出“三纲五常”的是董仲舒,所以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主观目的是抵制革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清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