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1 02:59: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中国户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承是国家自身唯一在定宪法,无宪法则无一定国是,而国家安得有标准。 ”?
——《郑观应集》
材料二?“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蔡定剑《宪政讲堂》
回答:
(1)有学者认为,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君主立宪要求的第一人”。依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宪政民主所做的重大努力。(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宪政百年曲折历程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郑观应宪政思想:①特别重视议院的作用,认为议院有强国之用;②重视宪法的作用,呼吁早立宪法。(2分)
实现宪政民主的努力:①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起戊戌变法运动。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发起辛亥革命。(4分)
(2)中国政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2分)国人对宪政的无知;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阻碍。(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承是国家自身唯一在定宪法,无宪法则无一定国是,而国家安得有标准”,概括郑观应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小问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所学知识回答。
(2)根据材料二信息“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再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国政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读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根据所学知识是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根据所学知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经济显著发展的共同经验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协调发展
C.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中最具干扰性的是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B、C两项很显然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三




马车
汽船
飞机



雕版印刷书
电话
笔记本电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2分)
(4)概括材料四中划线部分文字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2分)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进程。(2分)
(2)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对外关系: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经济方面: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方面: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方面: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5分)
(3)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4分)?
影响: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2分)
(4)特点:传播范围广。(2分)
原因: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汽车、火车、轮船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人口流动的频繁。(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全球化趋势。?第(1)问,材料主要介绍东西方隔绝的现实,属于简单的识记题,联系史实可知,应为新航路的开辟。第(2)问,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抓住材料当中的时间1851年,联系当时英国的社会情况,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第(3)问,趋向较难答全,须从六幅图片综合考虑,答到交流速度更快亦可。第(4)问,划线部分文字说明范围大,结合发生的时间以及“陆路和海上贸易”等可以找出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世界市场形成等原因。
点评:要注意把握好世界市场形成的步骤。?
①从l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②从l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l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竹枝词是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是社会的变迁。下面四首竹枝词中,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后社会新事物的是
A.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B.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C.韩家潭里好排场,谁说高楼让外洋。请向报端看广告,北京初创打球房。
D.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太平鼓打咚咚响,红线穿成压岁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