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1 02:48: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综合题干中的三项内容可知它们共同的主题是第三世界的崛起。A不对,亚非拉国家并没有结成联盟;C 不对,当今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不对,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手续很快办妥。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竖立,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 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材料三?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多人远走海外。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1979年1月,邓小平第三次点将,让荣毅仁出来搞经济建设,这一回的点将直接促成了荣毅仁牵头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自此,以荣毅仁、荣智健为代表的荣氏企业再度崛起。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请回答: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3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分析1914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小题3:根据材料四,荣氏企业复兴、崛起的主要背景各是什么?(2分)
小题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破坏。(3分)
小题1:群众性抵制外国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减少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辛亥革命的推动。(3分)
小题1:建国初期,政府政策支持合理调整工商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改革开放。(2分)
小题1: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政策扶持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应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4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复兴、崛起的相关内容。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从“士绅”、“知县”、“常州府”等几个封建角色可以概括出封建势力,材料三从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和抗日战争概括出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破坏。
小题1:主要考查了民族工业发展“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小题1: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业的改造使其复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使其崛起出发考查了两个阶段荣氏企业的发展背景。
小题1:是相对开放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信息中涉及的几项历史事件从时间上来说都属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活动,历史事件的性质都属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发展概况,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美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主要表现为美国
①继续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②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
③发动侵越战争以威胁中国
④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以威胁中国等。70年代,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标志着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的转机和突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举行,会议通过的《汉城宣言》规定:“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这表明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不包括
A.亚太地区相互依存,共同受益
B.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C.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D.实现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理解,意在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理解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区域经济集团。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