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1 02:48: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老百姓看时间的方式由根据自然界的现象到挂钟、手表再到手机,反映了人们在不断根据科技发展来选择看时间的方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两张图片是我国不同时期发展的票证,关于二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属于不同经济体制的产物
B.二者反映的消费供需状况相同
C.二者都是在经济遇到困境的情况下发行
D.前者的消失和后者的出现,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货币的发行,说明

A.欧洲一体化开始
B.欧洲联盟建立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右图货币是欧元,欧元的出现只能意味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所以本题答案是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另外,欧洲一体化开始是指煤钢共同体,并不是指欧元。BD和欧元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形容40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外交事件中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④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跨洋握手”、“冰释雪融”分别反映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重大外交活动。这些活动代表了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特点。②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④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是
①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 ②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④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形象概括,可以判断当时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还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故这一时期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政策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外交方针。故排除①,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