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47:31
1、判断题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是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对社会性质的界定?②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③关于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④制定背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判断题 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3、判断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8月12日报道,世贸组织关于中国在进口和销售美国电影、音像制品和图书产品上有违规行为的诉讼作出了判决: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严重侵犯了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
C.实现了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宗旨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27日,工矿调整委员会讨论确定了通过工厂迁移原则,将迁移工厂分为军需工厂和普通工厂两类,规定:“军需工厂系指国防上必需该厂之助,由政府令其迁移,……此等工厂之迁移得由政府按其个别情形酌予补助”, “普通工厂为指定军需工厂以外之工厂。凡愿迁移,呈经政府核准者,得予以免税、免验、减免运费、便利运输或征收地亩等之援助。惟因财政所限,不补助迁移费。”
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围的厂家达60%以上。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37年后方只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后方工业中属于重工业的工厂占工厂总数35%左右,以资本计约占50%左右,改变了战前轻工业优势的状况。在工业布局上,重庆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加之四川其他地区,占厂数的45%以上、资金的53%。其余工业分布于湘、桂、陕、甘、黔、滇等省的主要城市。这样就使战前工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6分)
5、判断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最早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是在( )
A.西汉
B.东汉初
C.东汉末
D.隋朝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