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1 02:2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等信息表明陈云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不符,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形响是(?)
①有利于促使英国进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千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奔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英国民主政体的建立,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对欧洲和北美地区及其他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近代社会上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1分)其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简述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2分)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1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1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6分)


参考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3分)
(2)“三个革命”的核心是政治革命;活动: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提出“耕者有其田”主张;倡导大办实业,建设铁路等。(4分)
(3)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
最基本条件: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分)
(4)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国城市,最后夺取城市)。(6分)


本题解析:(1)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否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
(2)联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革命是指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是指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是指民生主义,核心是民权主义。
(3)注意材料出处《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4)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分别代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结合所学概括其主要思想理论。
点评:1.《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2.受选考内容的限制,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主要以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分值固定。3.本模块知识与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联系密切,高考试题多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概念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是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的加强。故选D。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