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54:26
1、判断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不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但是多级化格局至今没有形成;C不对,此时中国处于文革动乱时期,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D不对,50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逐渐恶化;B符合题意,因此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制衡苏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与造成1958?1961年工农业国民收入生产状况的原因不相符的是
A.受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B.中央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对国民经济实行了切实有效的全面整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造成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有何相同点?
(2)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意志民族用和平方式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概括说明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3)用史实说明韩朝两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作了哪些努力。
(4)以上史实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怎样?
参考答案:(1)二战后,美苏为划分势力范围分区占领,进而扶植不同势力分别建立不同性质的政权造成的。
(2)东西德人民之间强烈的民族感情及联系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统一的重要动力;国际局势的变化是统一的外部条件。
意义:统一符合德国人民的利益,统一后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3)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开始对话,经济文化往来增多;2000年6月,韩朝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进一步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4)趋势:趋向于和平。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第(1)问比较相同点,离不开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影响;第(2)问,德国统一的原因应从民族凝聚力、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局势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意义也要考虑顺应民意、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等方面;第(3)问源自教材基础史实;第(4)问从德、朝的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实归纳出走向和平这一趋势的结论,由点及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天朝田亩制度》)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本质愿望是(?)
A.男女平等
B.消灭私有制
C.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
D.反对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反映的是政治愿望,D反映的是经济愿望。材料前半句反映的是平等,后半句反映的是平均,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文革结束后,国家为发展教育重新整顿了教学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下列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科教兴国”战略实施?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
③重新恢复高考制度?④“希望工程”推出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1995年首次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是在1983年,重新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希望工程”是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