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04 09:54: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1月27日至31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世界各界领袖再次聚首,探讨解决世界经济危机的办法,经济危机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部分重大事例





——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


材料三 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简介
“减免债务”:该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说西方富裕的发达国家撤销第三世界国家债务上。
“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该组织主要是由泰国的一些智囊人士组成的,这些智囊人士经常开展一些极具争议的全球问题研究。该组织主要强调亚洲地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
“救助平民的金融业务征税联合会”:这是一个以巴黎为基地的组织,主张要发展中国家向投机活动收取0.5%的税项,以减慢资金的大量流入或流出。该组织已经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筹集到1000亿美元的款项。该组织强调自己为非暴力组织。
“全球贸易监察”:该组织是由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独立候选人奈达领导的,强调贸易协议要有责任感,并努力监察全球化对就业、社会、环境和民主的影响。
“国际地球之友”:这是一个总部位于荷兰的68个国家环保组织联盟,主要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贸易官员多注意当地的需要,并评估他们的计划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反全球化运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

——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


(3)结合材料四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或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科技发展;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本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形式:针对性地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召开社会论坛进行远程对话和抗辩。原因:①全球化扩大了富国和穷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南北矛盾;②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联手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③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平衡;④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独立;⑤全球化带来了不平等、不公正;⑥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会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3)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通过反对而制止;应顺应潮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它的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进行反思;使全球化朝着更公正、合理、透明、可控的方向行进,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趋合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官僚资本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现的,所以民族企业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符合史实,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C.“文化大革命一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以粮为纲”、 “以钢为纲”、 “三面红旗” 等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即“左”倾错误;“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则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故选 A项。B项是在1953年到1957年,而材料反映的事件的时间是1958年以后;C项是在1966年以后;D项是在1978年后,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1958年,左倾错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年经济建设的总路线制定出来,在这总路线的指导之下,轻率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生产关系严重的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的积极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材料“19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