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9:32:40
1、判断题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是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由此分析可得出A、B、C选项提法都限制了文化艺术领域里的自由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
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
材料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或辛亥革命)(4分,答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不高,原因是以抗日为重。(2分)1945一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原因是抗日的胜利使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政协会议的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4分) 1947 年“民主”频率下降,是因为内战爆发,专制统治的压制。(2分)
(3)变化:民主从少数人才享有的权利变成多数人都能享受的权利;贫苦民众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到当家作主人。原因: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4分)
本题解析:
(1)联系1893---1913年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一时期“共和”“民主”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2)通过材料二 “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可以看出,1940-1944年民主出现的频率不高;1945一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1947 年“民主”频率下降。原因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政局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3)材料三 “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反映了社会各阶层都能享受到管理国家的权利。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 | 极端全球主义者 | 怀疑论者 |
观点 |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 |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时间不对,联合国的建立与美苏“冷战开始是发生在二战后初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60年代初期;D不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剧变,与题干不符;B符合题意,欧盟成立于1993年,推动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9·11”事件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的道德修养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君子”是保守派;C项正确,材料明确涉及,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即可提现。故选C。D项中的学习知识材料也未说明。
点评:儒家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到了宋明之际,宋明理学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把培养圣人的标准作为人们的道德的追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为民族性格的形成注入了充实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