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04 09:30: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A属于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B是体现天人合一,D强调学问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因为宋明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忠孝仁义以维护统治秩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课题小组在研究全球化影响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对发达国家而言是有利的,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一点2分,共6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分)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
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一点2分,共4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一点2分,共4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分析得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是万物的本源;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说明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王阳明的思想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是儒学的新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3)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朱熹和王阳明都适应时代要求,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在于,朱熹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王阳明认为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