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04 08:48: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论语》不是孔子所著,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因此A项错误,故选A。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吸收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规范;C项正确,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但是也重视等级秩序;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孔子思想并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的实际需要,因此不被重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中国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中中国支持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故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京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京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 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4分)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4分)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影响:使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同时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世界半个世纪没爆发世界大战。(4分)
(2)理解:中美结束了全面对抗和冲突,开始走上合作的起点。(4分)
目的: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分)
(3)变化:前者是两极格局,后者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独立自主、“求同存异”等)。(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B.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
C.它是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原则上的调整
D.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是和美国同苏联的争霸战争分不开的,美国当时处于守势地位,因此A正确;B项说法正确,中美关系缓和化并非消除了两国的所有矛盾,斗争合作还是长期态势;D项正确,中美关系缓和,一方面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基于二者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非原则上的调整。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