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04 08:48: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画”同“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要机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己,人谁不堪?何须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旨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不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材料四?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材料五?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贞观政要》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如何看待宰相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从材料三、四、五可以看出唐太宗在政策上作了哪些重要调整?
(4)结合背景与材料内容评述唐太宗的治国方针和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2、判断题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3、判断题  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胜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C.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4、判断题  下列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