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04 08:45: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D.《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



2、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炼钢技术的突破
C.石油的广泛运用
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3、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还规定国家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分别反映了下列哪两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A.卢梭和康德
B.康德和孟德斯鸠
C.卢梭和孟德斯鸠
D.卢梭和伏尔泰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2分)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4分)
[材料二]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两段材料皆据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分)
(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6分)



5、判断题  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材料表明孔子(? )
①带有怀旧思想②希望退回西周时代③对西周的礼乐制度十分欣赏④对夏商制度的赞赏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