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04 08:33: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8年3月7日,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20个村,同时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此前的1986年12月,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创造了“海选”村官的雏形。换届选举的“海选”方式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是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创举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已学可知“海选”使选民充分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过程更公正和选民参与更广泛。“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即“村官直选”,而选项中A的“政府”、D的“国家”字样不符合“村民选举”的条件限制。C与题干相违背,不合史实。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持这一观点的思想家
A.开创儒学
B.首创私学
C.崇尚自然
D.提倡仁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等关键字样凸显了道家学派崇尚自然,清心寡欲和无为而治的主张,道家学派最为突出的特征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 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是春秋晚期孔子的重要历史功绩,D项为战国时代孟子所首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希腊的强邦(斯巴达和雅典)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仅仅是个称霸的盟主,并没有用武力去吞并邻邦,希腊世界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而绝大部分希腊城邦在政治上都不同程度的具有民主色彩。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趋势却是一统天下,中央集权,最终建立君主专制的大帝国。这其中的原因如何?请你尝试分析。(12分)


参考答案:希腊地理环境有利于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内外交流,形成了希腊文化开放性、多元性的一面;同时又造成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地缘性特征迅速凸现,有利于冲破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影响,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文化发祥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使人们安土重迁,长期以来血缘纽带不能冲破,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更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体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联合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发展? ②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世界贸易组织
③总部先后设在瑞士日内瓦和美国纽约? ④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合国的总部一直设在纽约,日内瓦曾经是国际联盟的总部;排除B和D;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多边贸易机构组织;排除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4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 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4分)有什么共同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且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4分)
共同点:都强调国民的道德素养,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4分)
(2)认识:国民素养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国民素养。(4分)
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6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阻碍经济建设;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损害国际形象。(4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看法: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相同点从材料一中“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出都强调国民的道德素养,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
(2)第一小问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从材料二中“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可归纳出国民素养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国民素养。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可归纳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可归纳出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等。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的信息可知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经济发展、民主法制的推进是由阻碍作用的,从材料三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的信息可知国民素养的滑坡影响国家形象。第二小问看法,可从教育、舆论宣传,国家政策等角度来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