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04 08:27: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中邓小平指出“一个统一的中国”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A、B、C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
点评:“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欧洲资本和技术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千米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其中最重要的是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4年)……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1860~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
——(美)斯塔夫里阿偌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在过去的1/4世纪里,世界见证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规模大约每10年就要翻一番,已经由1999年的31万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62万亿美元。……那么“全球增长时代”的成因是什么呢?……它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四?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中,讲中国大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第二阶段是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如何“领先于世界”——崛起战略;第四阶段是如何“领导世界”
——领袖战略。
材料五?美国所奉行的全球化政策给世界招致了混乱,令世界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至此,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暂告停止全球化,开始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混沌进行调整,这已是不可否认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混沌局面,到什么地方寻找调整的力量呢?不言而喻,不能到联合国那样的国际机构或是八国集团等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寻求让“国家”再次走到前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再国家化”的方式澄清全球化造成的“混沌”,让“国家”出面承担解决问题的重担。在这次“次贷”问题上,政府系统的主权财富基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次贷”问题而混乱了的世界经济正是由阿联酋、中国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出面才得以拨乱反正,免于陷入崩溃危机的。……这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趋势。?
——杨青 《关于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和思考》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10分)
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4分)
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分别是什么?(6分)
⑷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8分)
⑸根据材料五概括 “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五中作者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⑴特征:欧洲经济优势明显;全球经济统一程度高;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工业发展迅速。(6分)
原因:殖民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3取2,4分)
⑵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4分)
⑶政治: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市场经济被大多数国家认可;技术:信息革命(6分)
⑷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点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2年9月,一则“百年火柴厂破产,两次拍卖均夭折”的新闻,再次引起了国人对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的关注,这个始建于1912年的公司见证了中国工业的百年发展史。下列有关该公司的推断,正确的是
A.诞生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初步发展之时
B.创建后曾经一度经历了短暂的“黄金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再未获得任何发展
D.从新中国成立直至破产都属于私营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初步发展之时是在19世纪末;C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是在1927年,民族工业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期曾经有过显著的发展;D不对,新中国成立后曾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912年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一度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因此选B.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1)原因:a、列强商品输出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2)代表:方举赞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继昌隆缫(sāo)丝厂、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产生,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辛亥革命) (1)原因:a、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3、发展的春天(辛亥革命后-1918) (1)原因:a、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一些人把“振兴事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c、国内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代表:纺织业、面粉业;烟草、火柴、榨油、化工(请注意都是轻工业!);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3)影响:a、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b、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1927—抗战爆发前)
1)原因:a、国家统一,大规模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安定;b、国民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代表:荣氏申新棉纺织系统 5、民族工业的沉重打击(抗战时期) (1)原因:a、战争;b、沦陷区日寇的掠夺吞并;c、国统区掌权的官僚阶层借机垄断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2)表现: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占到三分之一,炼铁厂停炉占四分之三,宋子文吞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6、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
(1)原因:a、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造成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通货膨胀(2)表现:天津的民族工业纷纷破产;江浙蚕丝业收到沉重打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上刊登吿白:“足以爱国而欲救国者,莫不由工商着手......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受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表达了该公司恭贺国庆赞成民主共和
B.借国庆宣传国货,具有商业广告意识
C.该吿白将购买国货与爱国联系在一起
D.表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情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国庆日”指的是中华民国国庆日,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民国元年开始,经参议院审议通过,将武昌首义爆发的10月10日确定为中华民国国庆日,也称“双十节”,据此分析可知A的表述无法从材料中获取,而BCD的表述均可以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
A.对否 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从材料中“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可知肯定了苏格拉底为社会道德付出的努力。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