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04 08:20: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国两制”必须是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 、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因此D是正确答案。ABC对“两制”都没有正确理解。
点评:“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创举,它已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途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上3000名演员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为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
A.儒家的思想
B.墨家的思想
C.道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孔子的言论编著而成的,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C.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明末清初时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因此选D。
点评:本专题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吸收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B.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出口主导型产业
D.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原因”,所谓主要原因,就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和题目有关联,但是,A、B、C三项都是D项的衍生物。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三幅图片是当今世界上三个区域性组织的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B.它们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C.它们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它们是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