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04 08:09: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主张节俭的墨家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强调对民生的关注,这与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相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存天理,灭人欲”主要是限制人的欲望,让人都安心的接受封建统治,故选B。AC项是朱熹的做法,是手段,不是目的;D项错误,当时尚未出现民主启蒙思想。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4年-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以援华抗日转向扶蒋反共,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人民力量的强大
B.国民党政府的衰弱
C.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
D.美国对全球战略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适应“冷战“政策需要,扶植蒋介石打内战,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问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以所有的事件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副对联中都有特征性的词语,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所以选择B项。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特征和时间。总的来看,常考的有这么几个事件: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大、文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宣称:“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也要大跃进。”此后又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宣传口号,并报道了个别地区小麦亩产7320斤与水稻亩产13万斤等高产情况。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不断的跃进……这将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事本末》一书记载,1958年“大跃进”时提出的实现农业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深翻改土,高度密植。
材料三?《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文指出:?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请回答:
(1)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是什么?材料一提出的经济建设主张与其相比有什么不同?材料三所述“大跃进”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1959—1961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3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材料一提出的建设方针与其相比,不同在于盲目求快,速度压倒一切。材料三“大跃进”的结果说明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只会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4分)
(2)①“大跃进”运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②人民公化运动使生产关系超前变革,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③1959~1961的自然灾害。(3分)
(3)①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符合生产力的状况。(3分)


本题解析:此题三段材料体现的主题是“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大跃进运动中夸大人的主观能性,主张高速度、高指标、全面跃进。材料二大跃进忽视客观规律,材料三大跃进带来了严重危害,读懂了材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第一问重在归纳材料的中心观点,即高速度、高指标、全面跃进。这明显违背了八大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第二问除了依据材料,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完整作答,第三问从“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教训中得出正面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