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04 08:09: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说过:“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等人要高不少。”以下对于70年代初“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的背景,认识不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扩大
B.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的斗争
C.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力增强
D.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决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毛泽东在70年代的历史活动的背景不包括C项。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种情况在80年代以后,所以排除,其他A是指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B是指国际形势D个人因素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它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第一……

20世纪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变革的年代。


当时的流行语
1979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倒爷
1982年:下海
1984年:小平您好
1985年:教师节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9年:希望工程


1980年郭培基与妻子刘桂仙在他们的小家中开办了北京首家私营饭店。两人只有一些桌子和椅子,且需要自己做饭。现年75岁的郭老先生说:“我们第一天用36元人民币买些蔬菜和鸭,然后赚到了大约50元。”
材料三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材料二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制定“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3分)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实行对外开放,开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6分)
(3)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4分)


本题解析:
(1)问结合图片以及工业成就进行分析,图片标题显示这是“一五计划”的有关经济建设成就,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问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农村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对外;实行对外开放,开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
(3)问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作用加以理解。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点评::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一学者提倡“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该学者所属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武汉地区有多座长江大桥。右图中江面点点帆船,建桥工人正在弯腰劳作,瞬间将人们带到建设武汉长江大桥那个火热的年代。这个年代处于

A.新中国成立之时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图A?图B?图C
A.图A颁布于1912年
B.图B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三张图片,联系所学史实,图A是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后颁布的,图B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图C是1954年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中制定通过的。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都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的掌握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