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04 08:07: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应该是
A.座北面南
B.座南面北
C.座西面东
D.座东面西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判断题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4、判断题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 ……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l8.9%,1952年达到35. 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 2%。1953 - 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套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l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上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1、图2,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9分)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9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3分)



5、判断题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