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洛克》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6-04 07:57: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宣扬民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D.要参与政治民主建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CD都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宣扬民主思想的目的,但是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为根本目的,答案选C.
点评:“主要目的”则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中存在的“三种权力”分别是?
[? ]
A.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对外权
C.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D.行政权、司法权、对外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 )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竭力宣扬专制理论,主要是为了
A.为君主专制进行辩护
B.为封建制度披上神圣的面纱
C.维护教会的支配地位
D.解释王权高于神权的合法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阿奎那的理论就是为了维护天主教会在欧洲的支配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庶吉士:明清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经考核再授各种官职)。其余归内外户刑工商各部任用,比部曾(部曹:指清代各部属官),庶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栓(编栓:指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官,科举进士的前三名才能授予此官职)。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9分)


参考答案:(1)观点:共和制优于君主制。(2分)解释:共和制的政府官员由公众选举产生,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君主制的政府官员由君主任免,只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4分)
(2)不同:科举与学校合并,创办各级近代学校,依据接受教育的不同层次,分别授予官职。(4分)评价: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出任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国家富强。(3分)但这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难免出现选拔过程中迎合上级而不顾公众的局限性。(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可以看出卢梭反对实行君主制,主张共和制。从材料“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概括分析卢梭赞赏共和制的原因。(2)从材料“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的传统的科举制度与西方的教育制度结合,培养人才。对梁启超的这种培养人才的主张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