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7:49:10
1、选择题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 (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学术思想不同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B分别是谁?(4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原因何在?(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4分)
3、选择题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参与政治活动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选择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
A.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社会等级名分
D.尊重知识分子意见
5、选择题 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