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04 07:49: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教育的发展,展示着社会的律动,也深受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思想变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北宋时,书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4分)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4分)  
材料二:明代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持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书院内顾宪成撰写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深远。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纳书院于官学的轨道,将自由讲学改成时文(八股文)训练,与官学一样,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完全改变了书院传经讲学的初衷。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书院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材料三:京师同文馆和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3)据材料三,洋务运动时期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材料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作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据材料四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列举史实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4分)


参考答案:(20分) (1)原因:①北宋重文轻武;②私人讲学传统的影响。(4分)
目标: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4分)
(2) ①倡导经世致用,有浓郁的爱国意识;②政府加强了对书院的干预,趋向应试功名。(4分)
(3) 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实用人才;②留学教育,开近代教育先河。(4分)
(4)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实施“2ll工程”计
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4分。至少举两例。所举史实只要是1985年以后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宋时,书院兴起的原因主要从国家的治国理念、治国政策和历史传统等角度展开论述即可。北宋时期国家的治国理念、治国政策当然是指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是导致北宋时书院兴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中国本来早就有私人讲学传统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也可以从“理学的兴起”也会导致北宋时书院兴起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2)材料二中的“讽议朝政、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字眼是意在说明明清时期书院教育倡导经世致用,要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大事,当然也就具有了浓郁的爱国意识。而材料二中的“纳书院于官学的轨道,将自由讲学改成时文(八股文)训练,与官学一样,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书院教育已经被政府加强了对书院的干预,书院教育也不再是单纯的传经讲学了,书院教育也变得趋向应试功名,书院教育也充满了浓厚的官场意识。
(3)材料三有两幅图片组成,一副是京师同文馆,另一副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京师同文馆是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我国教育的创办新式学堂,通过新式学堂来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各种实用人才。而“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这个图片则是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我国教育的留学教育,而留学教育在中国则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新的重大变化。
(4)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本题材料的出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一定要注意所列举的事实必须是1985年之后的事情即可。例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2ll工程”计划,985工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等等均可,本题其实就是换个角度,变相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人文主义
C.民本思想
D.程朱理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士大夫影响很深,尤其是将“忠孝节义”看得比生命还重,故本题应该选C,况且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是因抗元而被俘,而南宋时期的比较流行的程朱理学,题干问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理学思想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极大发展,处于独尊地位,当时不可能学习法家经典,故①是不可能遇到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