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7:43:14
1、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邓小平的话,强调了我国的原子弹、氢弹和卫星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属于尖端科技,同时又强调,中国必须拥有这些尖端科技成就,要不然不算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所以①②③④都对。答案为D。
点评:此题很简单,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2)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材料三?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3)材料三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2分)请说明原因(3分)
(4)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思想:重农抑商。(1分)影响:成为中国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正确。(1分)因为当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2分)
(3)计算: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2分)原因: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3分)
(4)影响:将雅典引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2分)
本题解析:
(1)从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可以看出,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重农抑商”。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但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2)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评述题干的观点。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所以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的观点正确。
(3)梭伦改革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计算财产的办法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原因是随着雅典的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4)联系所学知识,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点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梭伦改革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的第一步。此后二百年间,雅典创造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的希腊文明;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变,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的参与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等方面。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原则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代雄主汉武帝在位期间,中国封建“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以下措施属于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而采取的是
①打击富商大贾,推行铁业官营制度?②形成中朝和设置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罢黜百家,改革文化体制?④建立太学和郡国学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实际考察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①③④都符合题意;②不对,州为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时期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看到“汉武帝”,会马上反映到时间信息,看到“《春秋》”自然也能联想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正统,地位空前提高。当然,这些都是课内所学知识,解题还是先要读懂材料的意思。从材料看,D项也是直接符合题意的。B项明显是西汉初年的现象,A、C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点评:此题的测量目标是依据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