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7:16:24
1、判断题 “你们若有一条法律,如他邦的人所有,规定凡死刑案件不得一日里判决,必须经过好几天,那就能使你们相信(意指充分说明理由)”。这表明苏格拉底
A.强调依法履职
B.反对乱用民意
C.坚持法律正义
D.重用法律程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认为对死刑案件在一天内就判决是不合理的,必须经过合理的审判程序。故选D。苏格拉底强调的是案件的审判程序,与其他几项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
①“抵制外货”②“发展实业”③“实业救国”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当时,“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而“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且这一口号只在知识分子中叫响,并没有深入到各阶层,所以只有①②③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呈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动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其成员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冲击着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凸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择B项。
点评:关于不结盟运动,除了文字型选择题进行命题外,还以图片型选择题进行命题。当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之一,因此,把其放这一背景中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也有是可能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下列主张与材料思想一致的是
A.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为政以德,强调德治的作用,认为只要实行德治,就像北极星一样,能取得周边国家众星捧月般的效果。B项的意思是如果严刑峻法民众没有羞耻心,而德治则与此相反。故选B.A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重要的派别,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9月28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祭奠大会上,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做了“己丑年祭孔子文”——高山仰止:其中写道:“……唯和衷而共济,讲信而修睦。此足称万国邦交之极则,亦各族和谐之宏观。……”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1949年左右;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1955年;而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是1971年,故排除。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