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6:55:49
1、判断题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其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农民踊跃报名入社?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D.改变了经营方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运用图片考查学生历史再现与灵活运用的能力。注意题干问的是“不正确”的。三幅图片分别表述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据所学知ABD均符合史实,C只符合“土地改革”后两个没有改变提地所有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是关于西藏经济变化的数据,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粮食总产量 | 牲畜总头数 |
1958年 | 约3亿斤 | 约1100万 |
1965年 | 5.8亿斤 | 1800万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西藏人民的勤劳 C.西藏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D.西藏民主改革 |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试题ID | 试题题文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在1965年,故A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始在1978年后,故C错误。西藏人民的勤劳不能成为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962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中,1978年,我国普通中学在校人数出现猛增的原因主要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C.“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时 间 | ?项?目 |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格中明显的可以看出,粮棉的产量1956年比1952年增长较少,而钢、煤、原油等则增幅很大,所以不能得出A的结论,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