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6:55:08
1、判断题 (32分)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已有2500余年的发展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儒学被统治阶级推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近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儒学是何时由谁创立的?(2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1分)
(2)儒学是何时怎样成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的?(5分)
(3)儒学在宋代有怎样的新发展?(1分)请举出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3分)
(4)明清时期儒学面临怎样的境遇?(8分)最终结局怎样?(2分)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哪些?(6分)
(5)近年来我国出现一股国学热(国学,主要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你对儒学重新受到重视有何见解?(4分)
参考答案:(1)春秋末年(或东周时期)(1分)。孔子(或孔丘)(1分)。仁。(1分)
(2)西汉武帝时期。(1分)董仲舒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成为儒家核心,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并创建太学。(2分)
(3)新儒学理学的出现。(1分)代表人物:朱熹。(1分)主要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1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1分)
(4)遭遇:一方面儒学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极力维护,(1分)譬如,规定科举试卷仅从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中命题;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任答其中一点得2分)另一方面,儒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1分)譬如明末思想家李贽开始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2分)前清小说《红楼梦》鞭挞封建礼教,《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任答其中一部著作得1分)晚清戊戌变法的内容包括主张废除八股。(1分)
结局:晚清于20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度,表明儒学丧失了国家学术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的不断传入;(2分)中国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分)
(5)国家的振兴需要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树立源于对民族情感的认同,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因此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今天中国人的重视。(4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便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再现。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即春秋末年的孔子创立,其核心是“仁”。第(2)题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发展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并创建了太学。第(3)题儒学在宋代发展成为新儒学即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题儒学在明清时期不同的阶级中遭遇不同。在统治阶级中受到极力的维护,如科举考试中的内容主要出自于四书五经;反之,在当时的思想界却地位低下,如以李贽等人却开始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当时的小说对于其进行批判。结局: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说明儒家的独尊地位丧失。原因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变化入手进行考虑。第(5)题,此题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世纪,中国的儒家文化在法国广泛传播,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 《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 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 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民贵君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不难概括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比较接近。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臣关系,与材料无关。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与材料无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指的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3日,神州6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在这天变成现实。中国古代传统神话故事及文学艺术创作也反映了人类的这种愿望。下列各项中,不能完全反映人类这种愿望的是
A.孙悟空腾云驾雾
B.嫦娥奔月
C.敦煌飞天
D.夸父逐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下列选项中对“一边倒”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B.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C.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D.实质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选择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中的“两种制度”指的是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是指祖国统一问题,两种制度当然是指两种社会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是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