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06:55:08
1、判断题 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之日,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他
A.主张“有教无类”,并把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
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D.主张“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属道家老子的主张;C不对,“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与题干”教师节”无干;D不对,“民贵君轻”属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因此只有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不同代表人物的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
(1)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3)教育方面: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2. 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其中孟子有“亚圣”之称。
(2)思想主张:
①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善 ”。
②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们有能力改造自然的思想产生;在伦理观上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
他们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道家和法家
1. 道家:
(1)创始人:春秋晚期的 老子 。
①唯心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精华):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政治思想: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苛政和暴政。但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其保守、消极的一面。
(2)继承和发展者:战国时期的 庄子 。
思想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相对 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 法家:
(1)集大成者:战国末期的 韩非子 。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君主专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法治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改革观: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三、墨家
(1)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2)思想主张:
①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
②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③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④主张 “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3)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9年新政协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
A.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B.人民代表制度
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党外人士所占比重可以看到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材料三?美国总统与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二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2)依据对材料三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材料三与材料二中两种民主制度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之处?(5分)
材料四?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的方式不一样,决策机构各国也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分)
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材料五 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4)材料五中“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3分)
参考答案:(1)皇权专制;等级森严;中央集权。(3分)
(2)法制基础之上的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材料二表现形式是直接民主;材料三表现形式是间接民主(代议制)。(2分)
(3)议会。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皇帝。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元首是皇帝,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皇帝有权任命首相。(6分)
(4)体现创新性:将公章一分为五,暗含分权制衡原则;尊重民意,体现公平,使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了“君舟民水”观点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们要规 范自己的行为,“成贤成圣”主张向圣人学习,约束自己,所以 其根本出发点是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故C正确,A不是根本 目的,B是明清思想家观点,D是其客观影响,排除A、B、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