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5-31 09:01: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的工作重心
C 使全党认识到“文革”错误的根源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实质上是受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古代某学者对孔子思想做过这样评价:“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该学者的观点是
A.孔子思想微不足道不可轻信
B.孔子思想是真理但应适时变易
C.不应该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D.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古代学者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古往今来最成熟、最完善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能更改,故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B C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这在一定的层面上也是在考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大力倡导复兴国学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成为我们不可不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它的影响是
A.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          
B.这是中国人自己主持架设、修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第一步
D.很快,民间老百姓也用上了电报、电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部的是洋务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⑴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比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参考答案:
⑴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⑵实现三权分立,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使权利的原则不同: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为三权分立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是从政治民主化角度组织问题,切口小且深,时间跨度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回答第①问时,认真阅读材料,材料出处表明材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再结合课本不难回答。第②问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实际就是用法律来约束,联系美国历史可知是指美国1787年宪法。第③问注意时间“1911年”,它指的是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正是采用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但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采用了美国的三权分立,而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说明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第④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关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洋装已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
B是中国服饰改良和中西合璧的产物
C中山装的造型开襟敞袖,颇为活泼
D它们都符合民国政府颁布的制服条例的规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范围属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改革的内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山装和旗袍都是在洋装流行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属于中国服饰的改良。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