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如下),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 始发行时间
| 主要种类与面值
|
第一套
| 1948年
| 1、2、10、20、50、100、200、500、1 000、5 000、10 000、50 000元,12种
|
第二套
| 1955年
| 1、2、5分,1、2、5角,1、2、3、5、10元,11种
|
第三套
| 1962年
| 1、2、5角,1、2、5、10元,7种(加上3种分币)
|
第四套
| 1987年
| 1、2、5角,1、2、5、10、50、100元,9种(3种分币继续发行至1992年,随后退出市场)
|
第五套
| 1999年
| 1、5角,1、5、10、20、50、100元,8种
|
A.经济困难、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我国国民经济困难使第二、三套人民币面值较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结合每套人民币的发行时间以及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可知,B项正确。A项错在“商品经济活跃”,C项错在“严重的通货膨胀”,D项错在“经济困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0年1月31日,纪念周恩来总理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主席台正中央一幅长8米、宽4米的总理巨幅相片格外醒目。图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中)及周秉德的两个双胞胎孙子。下列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A、B两项为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外交政策,D项为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成就。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C。
点评: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 ]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一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 ,为此,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故答案选拔C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1921年实施的,人民公社化虽是集体经营,但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家庭个体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故A、B、D项不正确。
点评: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中共八大到“八字”方针,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就与失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启迪,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一系列探索措施的内容、特征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