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38:18
1、判断题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B.促进法德和解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做法可以体现出德法两国有和解的迹象,1951年欧洲六国组成煤钢联营和58年的原子能联营的成立本身已经显露和解的意思,后来1967年六国又成立了偶走共同体,所以B正确;A“彻底”错误;C没体现;D欧盟成立的时间是1993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这主要指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丝、茶生产完全商品化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 824 000 | 270 717 |
1920年 | 1759 | 500 620 000 | 557 622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表格中所给的时间是“1913年”“1920年”,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所以B选项错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材料所讲的是经济方面的变化,没有涉及到思想方面,所以不选C。由图表可以知道,随着工厂,资本不断增多,工人阶级队伍也不断地壮大,这就为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因此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各项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能力,考点是新中国的外交。“一边倒”是毛泽东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B项不体现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下列论断表述错误的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式确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文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民主与法制
C.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基层民主选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政协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建立的,不是1949年建立的。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