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25:33
1、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而材料中的“知(智)者不变法而治”“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是作者思想的核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出的受到新派人士欢迎的服饰是
A.中山装
B.西装
C.长袍马褂
D.列宁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出的受到新派人士欢迎的服饰是中山装,答案选A,B项最先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通商口岸出现,C项是中国传统服饰, D项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后才逐步进入中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史内容的感知能力。社会史学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研究范畴,高考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报刊、通信、自然灾害等内容,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8分)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7分)
参考答案:(1)年份:1921年。(2分,若答“民国十年”给1分。)
意义:粉碎列强统治中国的企图;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激发民族民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6分)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争权夺利的斗争(改朝换代);(2分)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的出处“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可以计算得出是在1921年,然后答出辛亥革命的意义,“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是指粉碎列强统治中国的企图;“ 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即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在历史上是推进历史发展进步的。(2)本问考查的是材料的理解能力,“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指的是朝代的更替,然后答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和1912年以后的社会现实,涉及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原因,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概况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是1949年京剧“四大名旦”的合照(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A.中山装开始大行其道
B.建国初着装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
C.长袍马褂依然很流行
D.时人着装土洋并存、选择多样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照片显示长袍与西装并存,呈现出选择多样化的特点。故选D。AC项错误,单纯的从照片看不出中山装大行其道或者长跑马褂流行;B项错误,照片显示的是服装多样化,显示当时尚未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衣食住行等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是旗袍和中山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材料反映的就是中西文化冲击面前人们的服饰领域里的多样化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综合某一时期新闻报道,发现有如下一些信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和一群学生35天写出一部75万字的《中国文学史》;武汉大学准备把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所有定理、公式一扫光,在几周内“建立世界一流具有武大独特风格的新物理体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B.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C.错误决策下的浮夸风
D.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所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