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31 08:23: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 (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多种因素,其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翻地反封建的任务,即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因此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8月20日腾讯新闻频道发起“网友票选建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的活动,在60件大事中投票结果如下(局部),从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新中国外交成就得到网友们普遍关注
B.网友们肯定“两弹一星”对反美反苏的作用
C.网友们对科技、历史文化都饶有兴趣
D.对开国元勋、拨乱反正网友们印象深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表格中7项占总票数的95%以上,而中美、中日关系占了45%,A 项正确;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打破核垄断有关,所以B项错误;从网友投票数可以判断C、D两项正确。
点评:从投票的结果来看,网友们对我国建国60年来的成就关注最多的是中国的外交和中国的科技方面的成就。在外交上70年代成就明显: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化和最终建交;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等引人注目;科技上两弹一星等科技成就奠定了中国大国的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下列思想中最相似的是

A.老子的“清净无为。”
B.孟子的“民本”思想。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D.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右图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它与民本思想相似。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
①?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二:一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
(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侧重点: 民国初年,以轻工业为主。一五期间,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垄断重工业;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同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在历史上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工业基础较好;沿海地区,交通条件较好。
(3)在结构上要注意保持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在分布上既要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优势,又要注意东西部工业布局的平衡。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民国初期和共和国初期经济发展主题命题,内容相对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