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31 08:20: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图,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有( ?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C.有利于中国大幅度提高关税,保护国内的一些产业
D.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图中体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D在图中不能体现出来。
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影片《三毛流浪记》主人公三毛在20世纪40年代流浪到上海,看到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他困惑的原因:
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B.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比其他国家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是因为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得出的关键信息“20世纪40年代”“上海”“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根据所学知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史地综合题。本题实际上是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与此相关。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五”计划)。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被压迫民族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C.民族解放斗争与反法西斯斗氧相结合
D.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背景分析,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五十年来当代表和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感到的不仅是光荣,更多的是责任。那么,申纪兰1954年上北京参加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
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B、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强调了坚持民主集中制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