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8:20:04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三 近代主要政体形式,如右图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两种政体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4分)
(3)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2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3分)
参考答案:(12分)(1)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材料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3分)
(2)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4分)(4分)
(3)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2分)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中,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是指唐朝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二的本质区别当然是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第二问中,从材料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一些基本制度;第三问中,从材料即可知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外不同发展模式表明不同文明可能适合不同的民主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适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因为(?)
A.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B.借鉴国际惯例
C.改革开放的需要
D.教育本身的发展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之所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口述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学家曾经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被访谈者”而争论。就研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知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来说,合适的访谈对象是
①广东老知青
②当年政府“知青办”负责人
③知青的街坊邻居
④插队地区农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口述历史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合适的访谈对象应该是与知青有关的人。①②③④都是。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汉武帝之后儒学之所以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原因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②儒家经典被国家规定为学校教科书?
③中央太学的设置?④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选项中的①②③④都是。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3年7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复电习近平表示:“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本党自五年前在台湾重返执政伊始,相关部门立即在此项‘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中断近十年的和解与合作……希望贵我两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与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复兴中华民族,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马英九的电文表明
A.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九二共识”前两岸已实现“三通”
C.两岸都赞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D.两岸的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马英九提出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党需要“继续扩大与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复兴中华民族,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表明了两党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两岸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B指的表述不合史实,C、D的表述均不合材料主旨,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