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5-31 07:24: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孟子和荀子有一个共同的主张就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这也是儒家的一个核心共同点,所以,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也就是选项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主线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学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汉代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明末清初,出现了对儒家思想反思和批判的思源,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对儒家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孔子思想、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儒家思想主张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影响上,多以史料、名人观点等切入,用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
材料三  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涵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6分)
(3)材料三中的思想巨著作者是谁?它们在宣传维新思想上的不同理论武器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7分)


参考答案:
(1)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演变: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分)
(2)含义:天理,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思想道德。(1分)
途径: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本心体悟”。(2分)
历程: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理学新的发展。(3分)
(3)作者:康有为、严复。(2分)
理论武器:《孔子改制考》用孔子(儒学)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天演论》用“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 (2分)
意义: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作用;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由此可见董仲舒的主张是: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依据所学知识,理的含义是天理,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依据材料中的“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二者在在“穷理”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本心体悟”,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理学新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的作者是康有为,《赫胥黎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孔子改制考》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天演论》用“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第三小问考查的是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作用;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3: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1、2和材料3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5分)


参考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3分)
(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5分)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5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三位思想家的相关言论为背景材料,反映他们不同的政治主张,要求从各自的时代特征、本质、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如韩非子处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建立的时候,其法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而董仲舒处在汉代,正是封建制度发展和走向成熟时期,所以他的思想也围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处在明末清初,是封建制度走向末落时期,其思想的反封建内容占了主体。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解答时一定要抓住战国、西汉、明末清初这三个时代,根据设问,有条理有层次的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言论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有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④无民而君不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