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50:09
1、判断题 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合作
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多经济领域 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6分)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
材料三?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3分)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2分)
参考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不同点: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特点: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4)历史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是属于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范畴。依据: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本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观点,苏、亚二人的“学术史上的地位”是指“文化成就”的地位;(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新特点是完成了儒学思辨化和哲理化的过程,材料中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世界本原的处所与认识论上;(3)从材料文字内容可以看出王夫之的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的变化,列举出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与顾炎武的进步主张即可;(4)明清之际的新儒学的特质是出现了早期的民主思想,这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先导,其出现的原因是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点评:东西方思想文化比较是高考中常见材料题题型,考查角度具有多样性,具体涉及到的有思想经济根源,思想内容和特点,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比较以及对各自文化产生的影响和历史地位,本题即使如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福建省依山面海,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福建沿海展示了古代到近现代的部分海洋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福建海商在两宋时期已崛起为国内沿海商人的代表,在国内区域间贸易、与海外诸国远洋贩易中具有重要影响,这已为宋人所认可,也为现代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所确证。?——刘文波的《宋代福建海商崛起之地理因素》
材料二 ?这时的海洋已经是武装的海洋,西方殖民者的枪炮,决定此时的海洋贸易必须有武装保卫。但是中国商人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海商集团还是崛起了。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郑芝龙的武装海上集团。1633年,郑芝龙在金门料罗湾与荷兰人的舰队决战,打败荷兰人,从此荷兰人退出福建沿海。郑氏海商集团的崛起,中国人第一次有了武装对抗并战胜西方殖民者的庞大的海商集团,给了中国又一次开创海洋文明成为海洋大国的机会。
?——单之蔷《海洋大国,中国两次错失机会》
材料三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国门,由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1884年,法国舰队肆行于东南沿海,福建水师惨遭败绩。10年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历史大悲剧,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几年后,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中国近代海权的历史反思》
材料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于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投洽会以“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为主要特色,投洽会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架设金桥。
材料五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中福建海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在以后驱赶荷兰人中有哪些伟大的壮举?但“开创海洋文明成为海洋大国的机会”后来被清王朝葬送了,为什么?导致了什么恶果?(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福建省失去哪些海权、主权(至少四例)(3分)
(3)材料四中的9.8“投洽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87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除“对台经贸交流”外,还有哪些突出表现?(3分)
(4)读材料五,你有何感想?(2分)
参考答案:(1)①特点:福建海商在两宋时期已崛起,活跃于国内外贸易;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武装对抗西方殖民者;与时俱进(2分,任答2点即可满分)
②收复台湾(1分)
③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2分)
④恶果: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1分)
(2)1842年福州、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等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分任答三例)
(3)趋势:全球化、区域化(1分)
表现:两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频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 (2分,任答2点即可满分)
(4)海洋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海洋与国家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强海防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实力。
(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图1? 图二2? ? ? ? ? 图3
材料二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于次年正式运行。1948年1月1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开始实施。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截至2008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3个成员。
(1)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
(2)材料一中图3是什么组织召开的会议?举办此次会议的地点在哪里(城市)?
?
(3)中国在何时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4)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
参考答案:(1)经济区域集团化。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上海。
(3)2001年。
(4)经济全球化。影响: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经济接近崩溃边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组织活动等问题日益突出,触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启示:加强人类共同性研究,制定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