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15:03
1、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此句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政府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使得青壮年男子都去炼钢铁,而农业生产主要靠妇女与儿童,所以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有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回答问题
(1)图示并联系史实,指出此图反映了哪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史实?(1分)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上述两次全球化的反应,并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1)阶段: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经济全球化”。(1分)
信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等落后地区输出工业制造品,中国等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等。(2分)
(2)第一次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以欧洲国家为主;建立大帝国。(2分)第二次全球化:始于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建立全球性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国家贸易增长迅速。(2分)
(3)第一次全球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学习其先进技术,表现为开放通商口岸、建立近代工业等。(2分)第二次全球化:抓住机遇主动应对,表现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中,从材料所表明的时间我们知道就是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全球化,图中归纳信心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还有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二问中,首先要知道两次全球化的时间应该是指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和二战后,从材料归纳指出即可,有一定难度,必须结合所学理解;第三问中,结合所学我们知道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冲击巨大,掀起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浪潮,第二次则是二战后,中国第一次是被动开放,被动学习西方,第二次中国则是主动开放,融入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70-1900年世界五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
年代?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1870 | 31.8 | 23.3 | 13.2 | 10.3 | 3.7 |
1881-1885 | 26.6 | 28.6 | 13.9 | 8.6? | 3.4 |
1896-1900 | 9.5 | 30.1 | 16.6 | 7.1 | 5.0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知道英国制造业产品所占份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居世界绝对的领先地位,到20世纪初,降到了世界第三位。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呢?四个选项中A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发明多少不能决定制造业产品所占份额、D与史实不符,B项是客观原因,但英国有资金,只要有决心完全可以设备改造。关健是英国殖民地广阔、即使技术水平不高也能获取巨额利润,缺乏技改动力。最终导致了这种结果。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报道“研究大飞机可以节约大量开支,成功后还要面向国际客运市场……大飞机的发动机还需要国外技术支持……”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并正在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