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31 06:07: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判断题  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饰

[? ]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3、选择题  公元949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进均田制,采用汉族农桑经济。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
A.数典忘宗
B.导致鲜卑族消亡
C.崇拜汉族文化
D.学习先进文明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少差异:云冈石窟的佛像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的气概。龙门石窟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国(中原)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冈的雄健可畏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
?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建造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其佛像艺术风格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
(2)孝文帝改革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措施是什么?并简述其主要内容。为保障该措施的实施,北魏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 ?



5、判断题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