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5-28 23:2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2、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八字”方针的实施
C.“文革”局面的影响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3、判断题  对右图分析评价中肯的是

①党的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②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③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
④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